延迟发布、取消规划, 大核显处理器卖不动了?
- 2025-07-20 14:37:50
- 599
如果你是既喜好轻薄设计、又追求高性能表现的笔记本电脑爱好者,那么想必就知道在如今的PC行业里,有那么一类特殊的处理器设计方案。
它们通常具备旗舰级、8核心以上的设计,但同时更重要的是这类处理器会包含一个“超大的”、性能完全达到中端独显级别的集成GPU,并通过超高带宽的内存统一总线来同时满足旗舰CPU和GPU的需求。但作为代价,这种既有“大CPU”、又有“大GPU”的处理器,往往会具备一个惊人的出厂TDP设定,并且不支持搭配外置独显使用。
换句话说,它们的目的就是仅用“单芯片”来实现高性能PC硬件,同时还可以让设备的体积更小、更轻薄。
很显然,最早开创这类设计的PC处理器是苹果的M系列。但对于目前的PC行业来说,最受关注的这种“高性能单芯片处理器”,则或许并不是苹果的下一代方案、而是传闻中的NIVIDIA N1X,以及前段时间刚刚被曝光,预计会在2026年“登场”的Intel Nova Lake-AX和AMD Medusa Halo。
然而,以上三款备受瞩目的“大核显”PC处理器,近日却是噩耗频传。先是NVIDIA的ARM方案笔记本电脑平台N1X,被传出可能需要延迟到2027年才会发布,这也就意味着除非它的设计被大幅修改,否则市场竞争力注定会被削弱。
紧接着有爆料者在社交平台上回应Intel Nova Lake-AX平台的相关报道时也表示,他并不认为这一代平台“将会发布”。因此这可能在明示,Intel传言中的“大核显”高性能处理器已经被取消。
无独有偶,还有一位爆料者也宣称,AMD传闻中的下一代超大核显APU“Medusa Halo”也可能不会发布,并给出说法称其已经“从(AMD的)路线图上消失”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性能不达预期或是第一原因
关注我们三易生活的朋友可能还记得,早在今年4月我们就曾基于联发科C-X1座舱平台的部分信息,“推理”出了NVIDIA N1X PC处理器的部分特征。
当时我们指出,N1X的GPU大概率会基于Blackwell架构,其规模大约相当于移动版RTX5060。当然,这是基于运行在较低频率(大约1.5GHz)的前提下推算出来的,如果按照当前主流PC核显动辄接近3GHz的峰值主频来计算,那么N1X的GPU硬件规格实际上还要小很多。
Zen6架构APU“固守”RDNA3.5核显,被普遍认为不太明智
值得注意的是,有类似问题的并不只有NVIDIA。根据我们从其他渠道获知的AMD Medusa Halo相关信息来看,它的GPU规格其实也不太尽如人意。
具体来说,Medusa Halo的CPU将从现有的最大16核升级到最大24核,其核显规模则将从现在的40CU增加至48CU,并预计会将内存位宽从256bit增大到384bit。虽然从理论上来说,这确实会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,但问题在于或许是为了实现设计的简化、又或者是为了有意拉开独显与核显产品之间的技术差距,AMD Medusa Halo的核显架构将不会升级到最新的RDNA4方案,而是沿用此前的RDNA3.5。
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?简单来说,在之前的Strix Halo APU里,它所集成的Radeon 8060S核显虽然(因为共享显存足够大,所以)做到了同期中端移动独显的AI性能。但真用来打游戏的话,并不占优的架构实际上导致了游戏性能仅处于竞争对手RTX4050到RTX4060之间的水平,并没能达到很多消费者一开始预期堪比中高端独显的程度。
大家都知道,在目前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中,以RTX4060、RTX5060为代表的中端甜品独显PC,无论价格、功耗、体积都可以做到非常亲民的水准,性价比远胜Strix Halo“超级APU”方案的竞争对手。
如此一来,纵观现在的市场便不难发现,就在近期(2025年7月)已经可以看到有不少冷门“PC小主机”厂商开始预热他们搭载了Strix Halo APU的新品。按照惯例,当一款CPU大规模出现在小主机(或者说NUC)这类产品上时,往往就意味着它们在笔记本电脑市场要么销量不佳,要么就是已然退市、所以可以大幅降价清仓了。
过强的核显,本身也会带来潜在难题
当然,除了“大核显”可能并没有看上去那么“美丽”的性能之外,对于某些超大核显处理器来说,它们与同品牌独显产品线之间所可能发生的市场竞争,或许也是促使相关厂商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。
在这个部分很典型的例子,就是Intel那个传闻中的Nova Lake-AX了。根据此前曝光的配置信息表明,Nova Lake-AX(8P+16E+4LPE)不像它的竞争对手那样有那么多的CPU核心,但其具备一个极其恐怖的384EU核显配置,并且是基于Xe3架构实现。
这是什么概念呢?要知道Intel目前最高端的独显产品,是前段时间刚刚在BW期间亮相的ARC Pro B60 Dual,它基于Xe2架构、拥有双GPU核心设计,但总计也就不过320EU、5120ALUs的规模。如果Nova Lake-AX的核显规模真的达到384EU,而且使用Xe3架构,那么就算它的运行频率只有现款Intel Xe2核显的2GHz同等水平,其光栅绘图性能也有望达到AMD Radeon 8060S的两倍、甚至更多,同时更是远远超过Intel自己尚未发布的中高端独显ARC B770(仅256EU)。
很显然,如此恐怖的核显规模如果真的做出来了,先不说它相当于直接封死了Intel回归移动版独显的机会,这样的产品甚至有可能会直接形成与Intel自家工作站专业卡的竞争关系。众所周知的是,Intel近年来才好不容易在工作站独显市场有所起色,所以自然是绝不愿意看到自家的处理器和自家独显“打架”的。
为什么非得搞“大核显”?其实它只是垄断的把戏
不难发现,无论是对于现在的NVIDIA、AMD,还是Intel来说,“大核显处理器”都是个极为尴尬的产物。做得性能不行吧,这玩意成本又高,价格根本降不下去就没有性价比可言了;但如果做得太厉害,那又会与自家的其他产品线“打架”,在市场层面也并不讨好。
既然如此,为什么现在各家还拼命要做这种“大核显处理器”呢?从表面上来看,可以说大家都受到了苹果M系列,特别是其中Pro、Ultra款的“启发”。因为苹果确实已经证明,设计优秀的“大核显”处理器搭配统一内存,能够在比以往小得多的主板面积上实现工作站级别的图形性能。
但问题就在于,即便是苹果的M系列处理器,它的GPU规模和算力其实也无法与真正的高端独显媲美。对于NVIDIA、AMD、Intel来说,它们各有各的独显产品线,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并不像苹果那样,非得要研发“大核显”才能补完旗下产品的图形性能才对。
传闻这就是NVIDIA N1X的真容
然而更深入地探究就会发现,NVIDIA要开发N1X,是为了填补其在家用PC CPU领域的空白;AMD要做“大核显”APU,是因为AMD在移动端独显市场几乎没有高端领域的话语权;而Intel的NovaLake-AX除了有回应AMD的意图外,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同样已经放弃了笔记本电脑的独显产品线。
说白了,NVIDIA、AMD、Intel的“大核显处理器”与其说是“学习苹果好榜样”,不如说其实都更像是为了在PC上实现“自家CPU+自家GPU”的生态垄断,不想将其中某一部分的钱给其他家赚了。
但也正因如此,与本就没有独立CPU、也没有独立GPU产品线的苹果相比,这三家传统的PC芯片厂商又因为不得不顾虑“大核显处理器”对于自家其他产品的潜在竞争影响,而并不能真正放开手脚去规划这些单芯片高性能处理器方案。从结果来说,搞到如今这种“不上不下”的尴尬局面,似乎也就不奇怪了。
【本文图片来自网络】
- 上一篇:岁女孩公园荡网红秋千坠河去世
- 下一篇:全球爆火一娃难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