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如逆旅, 宝马琢玉心
- 2025-07-17 04:33:43
- 875
宝马秉承超越商业的长期主义价值观,在传承中创新
2025年7月14日,古都洛阳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探访者。由宝马爱心基金资助、宝马中国与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“BMW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保护公益项目”再次启程,聚焦隋唐大运河西起点。这已是该项目发布的第二期,致力于保护与推广这条千年水道沿岸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百年车企遇见千年运河,宝马的“传承中创新”之路清晰呈现。活动中,宝马集团Designworks上海工作室总监张雅琴(Vanessa Chang)的见解,为汽车有文化理解宝马如何在百年积淀中寻求突破提供了重要线索,宝马对文化的尊重与修行,对时代的重新理解,揭示出其面向未来的自我突破与创新追求。
理解时代的修行
宝马在中国的文化之旅已走过19载。从2007年发起至今,项目足迹遍布华夏,资助近1000位非遗传承人,惠及超2.18亿人次。
此次聚焦大运河,宝马并非走马观花。他们资助10位多民族非遗传承人走进“清美-BMW非遗保护创新基地”,以洛阳三彩、古琴制作、香云纱等古老技艺为基石,与清华美院教授共同为“宝马新世代”车型打造概念性非遗文创品。
“宝马尊重传承,在传承中创新,这是宝马进入未来的方式,更是宝马新世代的设计哲学。”此前,华晨宝马总裁戴鹤轩道出了核心理念。这种尊重不是简单的符号化借用,而是深度的融合与转化,正如宝马设计师在洛阳三彩工坊的交流,他们愿意深入地探讨东方审美如何与西方工业设计碰撞,实现从“文化尊重”到用户体验的落地。
对此,张雅琴在采访中有更深的解读:“宝马在中国绝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制造公司。”她强调,宝马“家在中国”30年,早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分子,而这种身份的认同,则是推动宝马深度参与文化保护、生物多样性等中国社会核心议题。
譬如,宝马中国研发团队主导为中国用户量身定制新世代操作系统,加入“二十四节气”等特色元素,正是“家在中国,读懂中国”的实践。张雅琴坦言:“慕尼黑也慢慢理解到,中国的市场确实已经需要来自中国团队的导读。”
大道至简的突破
人生如逆旅,本就是一场修行,而修行的目的,往往在于自我的突破。
如今,百年品牌的创新之路,常伴随着争议与挑战,宝马对此并不陌生。张雅琴回顾道:“从班戈时代开始,宝马设计的创新一直不惧怕争议,有争议是好事,时间检验后来都被市场所认可。”
她深知,“真正的创新必然突破消费者的认知舒适区”,关键在于做好理解的锚点。
当汽车行业陷入配置与参数的“军备竞赛”,宝马在新世代车型上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方向,即“大道至简”。
对此,张雅琴解释:“宝马新世代做的是科技不打扰用户,是隐藏的科技,真正的科技从不喧哔哔,只在被需要时出现。”这种理念体现在新世代智能座舱的每个细节,如替代传统仪表盘的视平线全景显示,向驾驶者倾斜17.5度的向心中控,以及集成“主动触觉反馈”技术的物理按键方向盘等等。
“我们认为,豪华有所取也要有所舍,”张雅琴阐述宝马对豪华的理解,“真正的豪华不在于它秀什么,而在于它不秀什么。”这种清醒的取舍,在行业盲目堆砌功能的风气中尤为珍贵。如面对按摩座椅等功能泛滥,她直言:“大家有可能陷入了一个误区,就是汽车产品只有面面俱到才有竞争力……我们做宝马新世代车型设计的时候,一直都还在思考,还需要哪些创新。”
宝马正选择回归本质,仔细思考“新世代车型的核心价值是什么?用户为什么选择它?”的核心议题。
以人为先的创新
洛阳是一片福地,昔年“老子”的道家思想形成于洛阳。从此,人道主义烙印进中国后续近2500余年的历史。今天,宝马再谈创新,向“以人为先”而行,共鸣于千年历史。
创新不是口号,而是宝马深入骨髓的基因。“宝马本来就是想要一直变,这就是宝马的DNA,”张雅琴说得干脆,“你说它不变,这没办法。”在Designworks上海工作室,这种精神被付诸实践。她向汽车有文化描述团队特质:“年轻,很有想象力,非常勇敢,他们愿意为自己发声,勇于争取自己想要的,也勇于去挑战。”
创新首先体现在打破思维框架,张雅琴透露。设计师在概念初期“会尽可能找可以打破框架的概念,比如一些颠覆传统认知的事物”。这不仅是为了设计本身,也是在“打开管理层的眼界和大脑”,推动整个企业走出固定思维模式,拥抱更多可能性,特别是来自东方消费者的视角。
科技的应用则应贯彻“以人为本”。她以新世代车型引入两大AI智能体举例,即“用车专家Car Genius”和“出行伴侣Travel Companion”,并介绍:为中国量身定制的中国版本BMW新世代操作系统X,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完成,其优化中国用户常用五大用户场景的10个本地化交互体验,更具“中国味”,精准贴合中国用户的偏好,比如咪咕快游“上车”,“招财猫”与“二十四节气”等富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。
相比起科技的领先,张雅琴更加强调,宝马追求的是“功能应该在适当的时候,适当的时机推送到用户的面前,我们不希望它很复杂……它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操作,它不需要去想为什么。”同时,她以中国版车型在座椅等细节上的深度优化来论证,表示宝马始终“把用户需求放在设计里”。
毫无疑问,在宝马看来,科技是隐形的助手,而非炫技的主角。
有文说
宝马的“传承中创新”背后,是一种超越商业的长期主义价值观。戴鹤轩博士在启动仪式上阐明:“宝马集团树立了‘更人文、更智能、更负责任’的未来出行愿景,创新是宝马引领行业发展的发动机,责任是宝马把握可持续未来的方向盘。”
这份责任贯穿宝马在华足迹,如宝马在2008年成立汽车行业首个企业公益基金,即宝马爱心基金,品牌坚持21年的“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”,以及持续19年的“BMW中国文化之旅”,与近年发起的“BMW美丽家园行动”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。
宝马始终相信“商业成功、生态环境与社会责任可以并行不悖”。而张雅琴在采访中也明确表示:“宝马的用户最希望感知到的是这个品牌,有在帮他们预想,又体贴他们的需求。”(汽车有文化 欧阳/文)
- 上一篇:中美经贸磋商
- 下一篇:杀妻灭子案当事人服刑完毕仍是被告